富冈铁斋为什么被称为日本最后的文人看完你就

未知 2019-05-25 16:08

  

  有“日本最后文人”之称的富冈铁斋(1836—1924),于天保七年十二月十九日诞生在京都三条衣棚的法衣商(即从事法衣和宗教用具之制造及贩卖者)家中,初名猷辅,后名百炼,字无倦,号铁崖、铁道人等。由于富冈家为重学之家,富冈铁斋自年轻时就开始接触日本与中国的古籍和诸学,从中培养出丰富的文人素养,并以此为基础投身学者之列,同时热衷于书画创作。其具有构图及用笔大胆、设色鲜明等特色的画作,自当时起便得到很高的评价。富冈铁斋更在大正六年(1917)82岁时被任命为画家的最高荣誉——帝室技艺员,并且在今日立于“日本近代文人画巨匠”此一不可动摇之地位。

  富冈铁斋曾自述道,自己终究还是学者,绘画为业余爱好。毋庸赘言,此想法乃是以中国文人画论为准则,根植于所谓职业画家与文人画家之区别,即文人作画并非为了营生,而是将每日余暇所思描绘出来。实际上,富冈铁斋与内藤湖南(1866—1934)、长尾雨山(1864—1942)等当时以顶尖学者暨藏书家而知名的日本汉学界重量级人物,以及辛亥革命时逃难至京都寓居的中国文人罗振玉(1866—1940)等都有往来,可谓京都艺文界之中枢。富冈家庞大的藏书被称为“富冈文库”,是富冈铁斋及其子富冈谦藏(京都帝国大学文科大学讲师,1873—1918)历时约70年岁月搜集而成,尤其所藏中国书籍中,还包含当地早已佚失殆尽的珍书秘籍。富冈铁斋亦有求必应,将如此贵重的书籍与学者们共享,促进京都之近代中国学的发展。

  经由文物和古籍而对中国怀抱深切憧憬的富冈铁斋,作画时相当重视中国明末文人董其昌(1555—1636)所提倡的文人画理念“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并加以实践。他将读遍近万卷日本和中国书籍所获得的丰富学识,以及对古代的敬慕之心存于胸中,踏遍了北至北海道、南至鹿儿岛的日本各地,并将沿途所见所闻及所感升华为丰富多彩的作品。

  这次大和文华馆举办的展览,是以和富冈铁斋往来密切的近藤家于昭和四十年(1965)捐赠的作品为中心,展出将近50件丰富多彩的富冈铁斋书画作品。希望观众们都能一睹将身为学者文人之自豪存于胸中、从事丰沛创作活动的富冈铁斋笔下那强而有力且温暖的作品。在此介绍展品中的八件富冈铁斋作品。

  01

  

  《苏东坡像》

  大正七年(1918,富冈铁斋时年83岁),纸本水墨浅设色,100.5×32厘米,日本清荒神清澄寺铁斋美术馆藏,前期陈列

  富冈铁斋以中国北宋文人苏轼(1037—1101)为文人理想型,一生敬之爱之。从年轻时起,他就热衷于搜集并精读苏轼的著作和相关文献,而基于那些研究所创作的书画作品亦相当丰富精彩。譬如,他曾以中国拓本等为依据,多次描绘苏轼的肖像,本图即为其中之一幅,乃赠予政治家西园寺公望(1849—1940)的作品。

  画中描绘坐在叶片巨大且茂盛的树木下之苏轼。画幅下方书有苏轼《海南集》中的一节《桄榔庵铭》,讲述的是被贬至海南岛而尚无居处的苏轼在桄榔树下歇憩,并于叶片上题铭为记,由此可知本幅系描绘该故事场景。

  画幅上方的题跋,则是富冈铁斋引用苏轼的肖像画论等,并谈到有关苏轼的面貌。画中的苏轼有着长长的颚须,眉眼细长清秀,衣袍宽松,戴东坡帽,手拄杖。此姿容与元代赵孟頫《苏东坡立像》(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等作品亦很相近,采用的是13世纪时已为中国接受的典型苏轼形象,或许是参考中国的绘画和版画等所描绘的吧。

  此图绘成之隔月,富冈铁斋之加州代孕生男孩子富冈谦藏经与病魔搏斗半年后身故,令他深感失意;但另一方面,本图的苏轼却非身处困境悲叹自怜的样子,而是被描绘成无处不泰然的姿态。当时富冈铁斋心里所想的,大概是希望像苏轼那般将任何苦难升华为出色艺术活动的强韧度看齐。从中能一窥富冈铁斋理想中的文人苏轼之形象。

  此外,富冈铁斋之所以敬慕苏轼,亦是本于自己的生日和苏轼为同一天的缘故。本图所钤盖的“东坡同日生”(朱文方印),乃清末民初文人吴昌硕(1844—1927)为富冈铁斋所刻,为其一生爱用之印。

  02

  

  《后赤壁图》

  大正十一年(1922,富冈铁斋时年87岁),纸本水墨浅设色,146.6×40.4厘米,日本清荒神清澄寺铁斋美术馆藏,后期陈列

  对于所敬爱的苏轼,富冈铁斋描绘了许多与之相关的故事。本图所绘即是苏轼最有名的诗文前、后《赤壁赋》中作于元丰五年(1082)十月的《后赤壁赋》故事。画幅前景呈现苏轼一行人月夜泛舟于赤壁下的姿态,他们的面前飞来一只由道士所化身的仙鹤。画幅右侧则运用墨色的浓淡及擦染,鲜活表现出瀑布从以赭红和墨色表现的赤壁断崖处流泻而下,瀑水激溅和江面振荡的模样。画幅左上书苏轼《后赤壁赋》。

  绘制本图的大正十一年(1922),富冈铁斋已届87岁高龄,但这或许是他一生中投入最多精力、描绘最多幅以苏轼为主题之作品的一年。因为这一年正好是苏轼当年游赤壁以来的第14个壬戌年,日本京都、东京、广岛等各城市于七月既望都举办了“大正壬戌赤壁会”。尤其为了在京都所举行的大规模雅集,富冈铁斋欣喜地绘制了多幅以苏轼为主题的画作;这些作品被装饰在雅集的坐席等处。本图想来也是在纪念苏轼赤壁之行的该年,怀想苏轼之风雅而绘制的吧。

  03

  

  《山水画帖》(后跋)

  第一图、第六图(共十图),明治四十四年(191上海代孕包男孩公司1,富冈铁斋时年76岁),纸本水墨浅设色,(各)31.3×31.4厘米,日本大和文华馆藏,第一图前期陈列,第六图后期陈列

  本册共十图,为仿清人画作所绘制的山水景致。十张图的表现旨趣各异,有呈现丰富色彩的浅设色画作,也有以水墨为主体的画作等。第一图描绘梅花或桃花盛开的春景,山石肌理及土坡施加温暖的浅绿,彰显出明代文人画家沈周(1427—1509)、文徵明(1470—1559)所确立的吴门画派文人画风特征。此外,以水墨为主、描绘风雨景致的第六图,则运用了所谓米点山水之技法,有效表现出风雨中大气摇曳的效果。根据各图中采用的不同构图和技法推测,原作很可能是仿古图册。富冈铁斋一方面遵从原作,另一方面也将自身独特的运笔和墨调运用于各图中,将本册重新创作为自己的作品。

  对中国文物和古籍有着浓厚兴趣的富冈铁斋,相当重视借由临摹亲眼所见的中国画来研究古人的画格和笔意。本图即为富冈铁斋如此学习古画的范例之一,可说是显示了他不断摸索如何面对各种古画画风,且尝试融入自身画风的重要作品。另外,根据题跋所示,富冈铁斋完成此作后,将之长久置于箱中,唯因友人近藤氏携鱼来访,才将本图册作为伴手礼送出。

  04

  

  《攀岳全景图》

  明治二十二年(1889,富冈铁斋时年54岁),纸本水墨浅设色,215.7×137.7厘米,日本大和文华馆藏

  富冈铁斋称富士山为天下名山,绘有许多富士图,并于明治八年(1875)达成登顶富士山之壮举。本图系于纵长两米以上的大画面上,描绘巨山堂堂之富士山。唯其并不是以“青富士”广为人知,附有三峰形的优美姿态,而是在茶红色的山体上出现巨大火山口,由无数坚硬岩石所构成的粗粝样貌。山体地表上细细描绘出通往顶峰的道路,甚至途中的神社和休息处等,借富士山的巨大突显出行于山道之登山者们身影的渺小,应是表现了富冈铁斋在富士山实际见到的景观吧。云南代孕p>

  画幅右上书有京都儒者平泽旭山(1733—1791)亲登富士山所写下的《登富士山记》(收录于《漫游文草》第一卷)。由“无草树,无正路,沙石处处见山骨。可踰者,不可踰者,羊肠万折”这样一段话,便能马上理解本图所描绘的富士表象。对富冈铁斋来说,参访名胜乃是缅怀当地所积累的先哲之记忆。此处所表现的,正是他依循平泽旭山等人所言,且通过自身之眼所看到的富士样貌。

  05

  

  《寒月照梅花图?梅花满开夜图》双幅

  明治四十四年(1911,富冈铁斋时年76岁),纸本水墨浅设色,右幅149.7×40.6厘米,左幅150.1×40.8厘米,日本大和文华馆藏

  此乃缘于明治四十四年皇室新年例行活动“歌会始”之诗歌题名“寒月照梅花”所绘制的双幅作品。右幅表现的是以大型满月为背景的白梅。雪或梅花的花瓣,以白色颜料在空中随处洒上白点。清一色之墨色,则有效表现出照耀白梅的月光与凛然的寒意。左幅所呈现的,则是盛开红梅的山村里,一对看似在月夜赏梅的父子之身影。染上浅绿的群山和流水,告知春天的到来。而梅花自古即因于寒冷中飘香,被视为高洁人格的象征而受文人们喜爱,又因其率先于百花中盛开,亦被视为报春之花而广受欢迎。由这两件作品,当可知富冈铁斋所喜爱的丰富多彩之梅树形影。《寒月照梅花》画幅左上书有五言绝句:“梅花满开夜,满月照梅花。凛凛寒风劲,磨为冰雪范。”

  06

  

  《名士观梅图》

  大正五年(1916,富冈铁斋时年81岁),纸本水墨浅设色,42.3×68.8厘米,日本奈良市史料保存馆藏,前期陈列

  位于今日奈良县奈良市的月濑梅林,自江户时代后期即有赖山阳(1781—1832)等文人墨客到访,且因津藩儒学者斋藤拙堂(1797—1865)所撰著的《月濑记胜》(嘉永五年[1852]刊行),而以“代带孕成婚免费阅天下第一梅之名胜”广为人知。富冈铁斋一生中亦曾数度到访月濑,并赞扬再没有比这里更美的梅林了。但他造访此处之目的并非单纯游山赏景,而是心驰神往于此地所举行过的诸多文人雅集,一边依循着他们所留下的大量诗文等,一边跨越时空,与他们一同欣赏月濑之梅。

  本图为大正五年(1916)富冈铁斋81岁时的作品,描绘五名人物在梅花盛开、瀑布流动之处举办雅集的情景。会席上既有点灯者,亦有手持酒壶者。画幅左侧尚能见到正将酒樽送往席间的侍者身影,呈现典型文人雅集图之构图。一般认为这些主题乃是图写了斋藤拙堂《月濑记胜》中《梅溪游记》所记载的拙堂等人于月夜赏梅之逸事。另外,画幅左上的题跋,系书写赖山阳在月濑举行雅集之际所作的七言绝句,讲述的是“万树梅花将长谷川围绕起来,并非只有吉野山独占春天的花朵”此般极力赞扬月濑春日之美的句子。身为同样喜爱月濑的文人,富冈铁斋应当是对这块土地上连绵且持续的文雅交流抱以敬慕之心,而后绘制了本图吧。

  07

  

  《花之世界图》

  大正三年(1914,富冈铁斋时年79岁),绢本设色,140.1×41.6厘米,日本清荒神清澄寺铁斋美术馆藏

  本幅系以丰富的色彩,描绘自古以来即以赏樱名胜而知名的吉野山(今奈良县吉野郡)春景。盛开的樱花犹如云朵,弥漫在以青绿赋彩的群山山脊处。由山脚一直到山顶,处处可见朱红色鸟居及社寺建筑之踪迹。画幅左上题跋:“寻华无不到,两岁到芳山。醉卧云深处,经来三日间。”

  富冈铁斋一生中曾多次偕同友人等造访吉野。明治八年(1875)他40岁时,与山中信天翁(1822—1885)、板仓槐堂(1823—1879)等人于八日间同赴奈良旅行,其中两天逗留在吉野,于当地造访了14世纪南北朝时代的史迹,包括后醍醐天皇陵以及与武将楠木正成(?—1336)和楠木正行(?—1348)有关的坟冢等。富冈铁斋也很重视吉野过去曾被设为南朝都城一事,遂以凭吊相关人物作为其造访之目的。本图中随处描绘出的寺社踪迹,应是反映了富冈铁斋那样的想法吧。

  08

  

  《寿老图》

  大正三年(1914,富冈铁斋时年79岁),纸本水墨,134.7×67.2厘米,日本大和文华馆藏

  本幅纯以墨色描绘被视为南极寿星之化身的仙人——老寿星。其右手拄着系有葫芦的拐杖,左手捧持饱满的寿桃,四周飞舞着象征福德的蝙蝠。衣服分别使用了浓墨和淡墨,以大胆的笔触予以描绘。茂盛的胡髭部分因有效运用了渴笔,遂充分显现出毛茸茸的样子。富冈铁斋熟悉笔墨功夫之妙技,在本幅中可谓发挥到极致。

  画幅右上书有出自《书经》中《洪范》的一段话:“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富冈铁斋曾欣喜于自己的长寿,遂择自身描绘为老寿星,赠送给知交故友们。这位老寿星或许也是富冈铁斋自身之写照吧。

  本图是赠送给与富冈铁斋交好的三津浜(今爱媛县松山市)近藤家的作品。富冈铁斋屡次随信绘赠作品给近藤家,本图即为其中一例。其寄送单(大正三年九月三日)上记载:“今年大暑,吾甚虚弱,七月至九月谢绝一切书画订购会面。……今日久违取良纸作二画,故而赠君。”本图正是当中所提到的两幅画之一,可谓传达了富冈铁斋和近藤家温情交流的作品。

  富冈铁斋:文人一生

  前期:即日起—3.15 后期:3.16—4.7

  日本大和文华馆

  文|都甲さやか,大和文华馆学艺员

  译|何玉新

  图|日本大和文华馆、奈良市史料保存馆、清荒神清澄寺铁斋美术馆

  本文刊载于《典藏·古美术》2019年3月刊。

  

  

  


参考资料
标签